时间:2022-09-11 14:44:36 | 浏览:4668
最干净的城市
在三明街头,你很难找到一个烟蒂。
建筑物整洁美观,干道、街巷路面清洁,清扫保洁制度落实到位……行走在三明大街小巷,天朗气清,满目葱茏,鸟语花香,地面干净明亮,商铺广告整齐划一。
三明人自豪地说,我们住在一座最干净的城市里。
最宜居的城市
金秋时节,漫步三明沙溪河畔,品赏三明美景,徐徐江风拂面,自然与城市的交融,宁静与喧哗和谐共处,别样的安逸与舒适,让人流连忘返。
“建设以现代工业文明为特征的生态宜居城市,以绿为美,以水为源,以人为本。”浓缩着对环境的追求,更包含着对未来的展望,工业三明,正绽放美丽城市的无限魅力。
“宁可牺牲GDP,也要青山绿水”。三明净化污水、变性土壤、清洁能源,曾经的污染城市,如今“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荣誉等身。
大栽树大植绿,三明城市绿化覆盖率超过70%。三明,素有“绿色宝库”之誉,有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之冠的“宁化古杉木王群”;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格氏栲天然林区──三元莘口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和将乐龙栖山、沙县萝卜岩楠木林、永安天宝岩等四个自然保护区。绿色,已成为这座城市不变的颜色。
车行三明、移步换景,目力所及,一物一景都让人感到如此舒适、妥贴。
最包容的城市
美国学者简·雅各布著作《美国大城市生与死》认为,城市的生命力来自高密度和多元性,能够把三教九流吸引到一起互相碰撞,拒人千里之外的城市则会慢慢死亡。而生命力的核心,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多样成长”的心胸和气魄。
三明,就是一座有容乃大的城市。
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大军从四面八方汇聚三明。文化层次不同、生涯经历各异、操着南腔北调,他们在这里建设、繁衍、生息,形成了一代代的三明人,让这座城市一步步地推陈出新。
移民城市的特质成就了这座城市的光华。在这里,浙商、闽商、粤商……都来了,投资兴业者实现了人生价值;在这里,没有地域保护,没有排外思想,外来务工者的就医、子女就学等同本地人待遇;在这里,你可以吃到湘菜、川菜等来自不同地方的美食。
开放包容的个性,文化的大熔炉,多元的价值观,形成了三明独有的城市资产,既串起了三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又主导着三明的发展未来。
不太堵车的城市
“相比大城市,三明好,不堵车。”这是客人来到三明的普遍感受。
清一色的水泥路面,延伸到大街小巷,一直到居民家门口,标线鲜艳如新;规范齐全的各种交通设施、标识,引导车流、人流有序流动,处处人车和谐畅通。
行车三明,驾驶员能实时知晓城区多地的实时交通状况,哪些路口比较拥堵,哪些路口比较顺畅,可以往哪些路口绕道通行,清清楚楚。
路畅人欢,秩序井然。人车路和谐的美好交通画卷在三明绚丽舒展,光彩熠熠,奏响着城市文明、经济腾飞的交响曲。
管理最和谐的城市
2013年,三明数字城管正式启用,城市管理从人海战术,进入数字化时代。
路旁多了一处垃圾,或是雨水箅子破损,数字城管系统从问题上报、确认责任单位到任务派遣,仅需在计算机系统上几次点击,就能迅速完成。
城市建设,三分建、七分管。三明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标准,加大考评督查力度;进一步厘清市区两级及相关单位城市管理职能,严格落实责任制度,加强联动配合;设立24小时城市管理监督热线,建立网络舆情跟踪处理机制,将城市管理着力点放置于市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管理难度最大的热点问题中,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促进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协调发展。
如今,城市管理已成为三明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对外招商的靓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