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1 14:41:08 | 浏览:424
收录于话题
《三明力量》mv
此次部分行政区划调整
是三明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2000年8月11日,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在我市调研时就为三明城市发展指引了方向。三明历届市委、市政府牢记嘱托,长期以来致力于推动三明城市建设,自2006年起,多轮论证和酝酿沙县撤县设区行政区划调整事宜。实施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后,三明中心城市的规模和体量将显著扩大,集聚、辐射和带动能力将大幅增强。
2月3日,省政府门户网站发布《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调整三明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这几天,有些当地百姓提出问题:“三明进行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有哪些好处?”
多年来,我市现辖的梅列区、三元两区仅相当于II型、I型小城市规模,市辖区面积远低于全省设区市平均水平,且常住人口、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等各项指标在全省排名靠后,“小马拉大车问题”突出。沙县撤县设区后,既有利于推动沙县从县城跨越到城市,吸引更多大型企业落地,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同三明市中心城市均等化步伐,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指数,也有利于拓展我市中心城市发展空间,更好地承接东南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实现三明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统筹中心城市产业布局,促进资源要素高效聚集,推动经济跨越性发展,进而在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那么,选择沙县撤销设区还综合考虑了哪些重要因素?
从历史角度出发,梅列区、三元区、沙县历史渊源深厚,其中梅列区曾属沙县、三元,此次部分区划调整符合当地群众的归属感、认同感。从发展方面考虑,三明经济发展水平在本省同等人口规模城市中总体较好,沙县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资源与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等方面指标较好,也符合此次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要求。
得益于两地历史相融、空间相连与发展需要,2006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多次论证和酝酿沙县撤县设区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并按市县同城化持续推进基础设施等“十同”建设,推动梅列区、三元区、沙县在教育、医疗、交通、产业、社会保障等领域实现同城化。如今,从沙县县城到达市主城区,通过快速通道或长深高速公路仅20分钟车程,沙县已融入三明市主城区半小时“生活圈”“经济圈”。
此外,我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方案既符合国务院《行政区划管理条例》、民政部《行政区划管理条例实施办法》,也符合福建省《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发展规划》《三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三明进行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后,如何发展得更快更好?当地百姓能否获得更多实惠,持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
此次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后,我市将结合正在进行的“十四五”规划编制和三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高起点统筹谋划三明中心城市的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明确新的三元区与沙县区的发展定位与区域分工,并加强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同时,继续推进同城化一体化建设,加强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统筹建设,优化优质医疗、教育资源配置,加快补齐养老服务设施短板,引导新的三元区与沙县区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增强中心城市的吸引力、影响力、辐射力。
来源:三明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卢素平 郑丽萍)
新媒体编辑:鲍林玲
收录于话题 #
个
上一篇 下一篇
来源:聚焦三明
五中全会公报明确指出,“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如何进一步推动消费升级,释放国内消费潜力,将是十四五期间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础,在其中,以信用卡为代表的消费金融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过去五年,南宁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一直奔跑在创新路上,用“新”实现高质量发展。让适宜的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中开花结果,南宁努力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过去五年,南宁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漂亮“答卷”。
农生文还详细了解南宁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情况,强调要积极做好我市轨道交通相关规划和项目策划等工作,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更多支持,不断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覆盖面和服务品质,更好满足市民高质量出行需求。农生文强调,要高效推进轨道交通项目建设,科学调度、优化工期,推动规划项目早日开工建设、投入运营。
==================================★声明:本文为广西日报客户端出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南宁市域空间结构规划图今天这则好消息,不仅与南宁有关——首先,是未来10多年,南宁将会变得大!
在制造业方面,增长极功能显著增强,其中智能新能源汽车成为新片区首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张宏韬说,“面向未来,临港加快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上海将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前沿产业集聚区、打造新兴产业改革发展的创新试验区、打造城市数字化转型的示范样板区三个方面重点支持。”
【经济界面】跑出高质量发展的“深圳速度”——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三周年观察光明日报记者 严圣禾 党文婷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从经济特区到先行示范区,尽管内涵更丰富、要求
南方财经全媒体 见习记者陈思琦 深圳报道 8月18日,深圳迎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三周年。三年前的今天,《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下发。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
在广东,到底有多少湖南人?没有标准答案。有人说,有近两千万人;还有人说,至少有1300万人。在湖南的农村,基本上整个村子里的富余劳动力,南下的人占了绝大多数。逢年过节,到处都是悬挂广东牌照的私家车,把回家的路堵得水泄不通。在湖南省,当地的两
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公布三周年。截至目前,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部署的56项重点任务中,14项已经完成,42项取得重大进展,一系列重大改革和重大项目进展顺利。从先行先试到先
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支持深圳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从“经济特区”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深圳,在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