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1 14:05:26 | 浏览:806
日前
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
《三明市“十四五”
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专项规划》
研究领域
涵盖多种运输方式,
覆盖多个重点领域,
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根据《专项规划》,
到2025年,
实现县县通快铁
市域内普通国省道基本全贯通
闽江沙溪三明段实现通航
各县(市)中心城区公交站点
500米覆盖率力争达到100%
……
福建省“三纵六横两联”
综合运输大通道中
共有6条通道经过三明,
包括杭广、浦武
2条纵向通道,
福银、湄渝、泉吉3条
横向通道以及厦南1条联线。
依托这些优势,
未来三明将构建
高效开放、互联互通、
红绿辉映的“三纵三横”
综合运输大通道。
三明市综合运输大通道总体格局
展望至2035年,
全面建成东南区域性
综合交通枢纽,
建成三明“123出行交通圈”,
基本建成“三纵三横”铁路网。
其中,《专项规划》在
建设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
方面提到,
将形成开放畅达大通道。
一起来看~
强化轨道交通多向衔接
加快重点方向铁路建设
积极推进浦梅铁路建宁至冠豸山段(三明段)、兴泉铁路(三明段)建设工作,推进昌厦高铁建设,加快打通与沿海城市群、内陆省份以及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铁路通道。
推进鹰厦线三明市区三钢段改线工程,提升通道效能,减轻对城区建设发展的影响。
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
积极开展衢州至厦门高铁、建宁至资溪铁路、长汀至永安铁路、建宁至邵武铁路前期研究工作,加强三明客货运快速对外运输能力。
开展三明市域(郊)轨道交通项目前期研究,加快三(三元区)沙(沙县区)永(永安市)同城化步伐。
力争“十四五”时期,
铁路新增通车里程354公里,
完成投资约101亿元,
实现县县通快铁,
形成“两纵两横”铁路网,
至省内其他设区市
时间缩短为2小时。
推进高速公路便捷通达
加快规划实施,加强互联互通
加快推进浦城至武平高速公路三明段建设,加强建宁、宁化、长汀等中央苏区县的快速联系,带动闽西苏区县经济发展;
续建武夷新区至沙县高速公路,争取“十四五”期初开工建设大田广平至安溪官桥高速公路,积极融入大武夷旅游联盟和闽西南(厦漳泉)旅游经济协作区,构建与沿海厦漳泉都市圈之间的便捷通道,实现大田县1小时到达三明市区;
抓好莆炎高速公路大田广平至明溪段扫尾工程,加强建宁、明溪与三明市区的交通联系;
争取“十四五”期初开工建设明溪胡坊至三明岩前工程,加强三明市区与清流县、宁化县交通联系,实现市县间1小时交通圈。
打通关键路段,提高路网效率
抓紧3条列入福建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且对于提升路网效率有关键作用路段的前期工作。
力争开工建设尤溪吉木至西城高速公路,衔接福银高速、厦沙高速,形成南平至厦门的顺直高速公路通道,加强南平延平与三明尤溪交通联系;
力争开工建设沙县高桥经垄东至大田广平高速公路,将安溪至大田高速延伸至沙县,形成厦门至三明的第二快速通道。
力争开工建设建宁至南丰高速,与浦武高速以及南昌至南丰高速衔接。
加强节点连通,实现便捷转换
通过提质改造、局部优化,结合上位规划布局,着力推进重要节点便捷通高速。
新增泉南高速桐坑出入口及接线工程、莆炎高速中仙互通及接线工程等建设项目,争取实现85%乡镇节点、主要铁路场站、重要景区30分钟内上高速。
力争“十四五”时期,
规划建设
高速公路200公里以上,
实现高速公路
总里程1000公里以上,
完成投资266亿元。
(《三明市“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专项规划》更多内容,点击此处查看)
来源:三明市融媒体中心综合市政府网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年8月14日,福建三明市沙县区在应检尽检人员中发现1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经市疾控中心复核阳性,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主要活动轨迹:8月12日8:00乘坐西藏当地旅。
2016年2月27日,央视一套《今日说法》栏目播出了一期“一张卖身契”的节目,节目播放至11分30秒左右,出现了一个天大的乌龙事件,原本属于福建省行政管辖的三明市莫名其妙被划归到了江西省。三明人不禁要问,三明到底是哪个省的?三明是哪个省的?
佛教传入中国至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执掌幽冥的地藏王菩萨,在安徽九华山展现无尽的孝道。九华山,这里不仅有闻名中外的“肉身宝殿”,还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凤凰古松”、天河挂绿水的“九子泉声”等玄妙的天然奇景,带上这篇攻略让我们一起走进九华山吧。“莲
70年栉风沐雨,达州交通革故鼎新;70年砥砺奋进,达州交通沧海桑田;70年扬帆逐浪,达州交通春华秋实。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达州交通人紧跟党委、政府脉博,力排万难、奋勇当先,在1.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用汗水和心血擘画了一幅幅“交通强市”的
来源:四川在线4月11日晚, 四川盆地风声雨声雷声此起彼伏。 在资阳安岳, 雷电、大风、强降雨、冰雹天气接连上线, 瞬间最大风力达到了13级。 13级大风因何而起?4月出现这样的强对流天气是否罕见?今(12)日, 记者采访了省气象台首席预报